點燈祈福-屏養殖協會:我們站起來了

屏東縣養殖漁業發展協會20日於佳冬鄉舉辦災後重建祈福感恩晚會,感謝社會各界在去年八八水災時,對於養殖漁業救災及重建的協助。會中邀請各界代表一起點燃龍膽石斑魚造型魚燈,共同為養殖漁業祈福。

新發村上「百」家「香」:災後的小農智慧

IMG_0633-480

走過了一年豬仔菜的日子,阿甘姨手上一瓶一罐手工製作的百香果汁、芒果乾,氣味香醇甘甜,帶著「我自己也會很喜歡吃這個」的樸實心情,重新出發。

中秋吹起原民風

990910inliouyi-450

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在中秋節前夕推出了「日光小林」月餅,要一掃往日的陰霾,如日光一般明亮、開朗、快樂、健康。

購買桃源香梅,支持農民自立!

990904sjojuimage-450.jpg

桃源的農友們從3月底開始,就一邊忙著採收青梅,一邊學習加工,又要面對遷村與自立建造汛期避難屋的種種挑戰。顛躓中,困難與希望並行。

養殖王國災後重建的十字路口

990831sophi-450.jpg

是否復養石班?居民表示:「大家都會怕,因為虧損這麼多了,現在如果再放養下去又怎麼樣…,實在是沒有本錢可以再經得起虧損了。現在已經拿土地去抵押了,如果再虧錢,就等於說是破產了。」

陽光下的甲仙新米傳奇

990821-450.jpg

圳路修復了,甲仙愛鄉協進會卻不願只是種出「無毒、有機、高品質」的稻米,除了美味的食物,這片稻田更讓甲仙國小的孩子們體驗農事的辛苦與快樂。

三年後,敬請期待「阿秋蓮霧」

990820shopyo-450.jpg

先生在風災後一個月厭食離世,阿秋同時失去果園與親人兩大支持。但今年,阿秋重新種下樹苗,她說,我守住的不是收成,我守住的是十一個月前,老公僅留的愛。看似死寂的土裡,奇妙的保留住大自然的生機。

八八臨工的甲仙經驗─讓農民更貼近社區

八八風災沖走何氏兄弟的幾畝良田,卻沖不散他們重回農務的堅定心情。蘇福男攝。

災後,農田的流失,讓許多原本依賴農業維生的農民頓時失去了依靠,他們很想回到自己的田裡整理整理,重新恢復農作,但是一想到即將到來的汛期可能再度將他們的心血毀於一旦,於是有些猶豫。

六龜農民作酵素和醋的心情

4665412375_9d955e8199-450.jpg

一開始是希望六龜農民能走出一條新的方向,沒想到我們自己也喜歡上了農產品的釀造加工,所以就跟著大家越做越多了,這群六龜農民,有的還在耕作 有的田地都流失了 有的為了養生 有的還要養家活口,每個人都有一大段故事。

【阿禮】紅肉李露的滋味

OLYMPUS DIGITAL CAMERA

阿禮的紅肉李露真的好喝,不打農藥不施肥,超自然。我家雖然沒有種,卻常常喝鄰居巴西洋伊娜釀的酒,喝得輕飄飄臉紅紅地。如果有朋友要喝喝看,我們可以幫忙傳達。

《我不只是一個人》作品6號:六龜農民產銷班(下)

990514yuliouhuiochane-450.jpg

琳瑯滿目的各種農產加工,嚐來總是份外清香,這每一樣,不僅是這群大哥大姐們的求生之藝,還是他們一生的血汗與生命。台灣現有體制無法還給農民的公道,六龜農友們正用自己的雙手點點滴滴的掙回來。

養電不養魚-屏縣推太陽能助災區,電路問題待解決

施工圖1

八八之後,屏東縣長曹啟鴻提出「種電」「養電」的新的產業願景,期待將林邊、佳冬一帶「高耗能」的傳統養殖漁業及農業轉型成太陽能發電的綠能產業,縣長有信心的表示,不久的將來,屏東將成為台灣太陽能產業的示範區。

荖濃縱谷的世外桃源:老杜的水蜜桃

4571152338_c0091de170-450.jpg

杜水秋,布農族,朋友們叫他老杜,族人叫他阿將。老杜採有機農法種植水蜜桃、梅樹、紅肉李……問他水蜜桃甜不甜,老杜答:「甜不甜要你們說,不是我自己說!」答案已經寫在老杜的臉上,那是一種難以掩飾的驕傲笑容。

青梅行情低迷,如何突破困境?

990427qigmeihioooohhoiho-45.jpg

高雄地區今年梅子行情,開市即陷入低迷,一公斤6元的低價,讓梅子產量最大宗的桃源鄉受到迎面重擊。加上找不到人手採梅子,只好任其掉落腐爛。也有地方人士嘗試突破困境,找出一線生機,期盼政府正視青梅危機…

布農青年勇嘗試─流奶與蜜的有機金針

990421andrewxiang-450.jpg

從美國回故鄉的建山村青年Andrew說,聽說金針是「生命力很強的作物」,就決定以此作為有機栽培的開始,他說:「我想,我們就是需要一個生命力很強的東西」,讓村子的農業有機會變得不一樣。

是產業也是夢想─勤奮耕耘的寶山部落

八八風災後半年,寶山村民除了產業上蒙受損失,更經歷了對家園未來方向不定的痛苦。不過,選擇留鄉重建的村民們,每個人對園子的未來,都有自己的想像和藍圖,朝著這個方向努力,從未停下腳步。

當水流變成一把刀

IMG_2487

闊伯是甲仙鄉的農友,莫拉克災前就開始進行有機栽培,目前也是高雄微風市集的農友之一。以下文章由輔大生命力新聞網記者採訪,記錄甲仙地區農損災況與復耕情形,以及農友對於災難的想法。

被遺忘的杉林,被忽略的農民─陳森榮

陳森榮,46歲的他,從小在杉林鄉長大,十多年前回到杉林接手家中的農事。他沒有經歷過八七水災,在八八水災中,看著強風吹落香蕉,大雨沖刷結實纍纍的木瓜田,看著農人的心血與一年的寄託在風雨中,成為零。

蔓花生,重建公田有機耕

1806135437

這樣用血汗所堆起來的有機耕田,受到莫拉克颱風的重創,慘遭大水淹沒,栽種的作物也幾乎全毀,水退後留下的大量土石及雜物,原先的灌溉水路也殘斷不堪,不過風雨卻沒帶走這群人的有機心…

莫拉克之後,釋迦農的未來

981019-guonugshjia-360.jpg

天災打亂了農民原本的生活,侯信雄說,務農的人最「憨」了,沒辦法知道天氣要怎麼變化,何時又有狂風驟雨沖毀辛苦經營多年的農地。侯信雄說,農地重建之路費時花錢,自己太老了,未來的日子只能先靠兒子做工維持家計….

 Page 1 of 2  1  2 »